秋冬如何補氣血?血虛是什麼?有什麼症狀?可吃什麼來補血虛?

作者:昌盛堂中醫診所 林湘宛中醫師(https://reurl.cc/q0dOAp)

 

大家常聽到秋冬補氣血,氣虛很常聽到,那血虛是什麼呢?血虛會有什麼症狀?會對身體帶來什麼影響?

 

什麼是血虛?血虛等於貧血嗎?

「血虛」顧名思義是體內的血不夠,然而西醫診斷的「貧血」並不能與「血虛」完全劃上等號,所謂的「貧血」是指血液中的紅血球、血紅素低於正常標準(通常需要透過抽血診斷),因此氧氣不夠造成人體出現疲倦、頭暈或心悸等症狀。然而「貧血」僅僅是中醫「血虛」的其中一種可能,許多人在抽血檢查正常時仍會有全身乏力、頭暈、心悸、面容蒼白或萎黃的症狀。

 

哪些人容易血虛?

女人最常見到血虛,那是因為無論是月經週期、懷孕、生產、哺乳等過程都會耗損體內大量的血,而隨著年紀增長腎精(天癸)逐漸耗盡無法化生氣血時,也正是廣大女性朋友們困擾的「更年期」來臨。另外,因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若是平常飲食不正常或過度減肥導致脾胃虛弱,或是因為壓力大而「思慮傷脾」,都可能使得脾胃沒有足夠的營養而無法製造血液。

 

為何「氣、血」兩者時常並稱,兩者有什麼關係嗎?

《張氏醫通》曾述「蓋氣與血,兩相維附,氣不得血則散而無統,血不得氣,則凝而不流」,氣與血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係,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人體五臟六腑需要正常發揮功能,都需要靠血液的濡養,同時氣也需要依附在血中才不會散失,而「氣為血之帥」氣對血有統帥、引領的作用,能夠幫助血液生成、推動血液循環並讓血液運行在正確的道路中,才不會產生瘀血或出血的症狀。因為兩者的功能幾乎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血虛的人往往也伴隨著氣虛,而著名的「當歸補血湯」,就是透過補氣而促進血液的生成,治療血虛的效果才會好。

 

血虛會有什麼症狀?會帶來什麼影響?

血虛的人常見到全身或局部器官組織循環、營養不良或是功能衰退,最常見的就是疲倦、面無血色,或是時不時頭暈眼前一片黑,觀察自己的嘴唇、眼瞼、指甲可能會乾燥而蒼白,而髮又為血之餘,許多人的落髮也是由血虛而來。另外,若是血不養「心」則會出現心悸、淺眠多夢以及記憶力衰退,血不養「肝」則可能出現雙眼乾澀、視力衰退或是肌肉抽筋,而肢體末梢的血虛也常造成皮膚乾燥或是麻木的症狀。

 

如何避免血虛?血虛者可以吃什麼來補?

由於「久視傷血」,避免長時間使用3C產品損傷肝血也同時預防眼睛乾澀疲勞,也因「夜臥則血歸於肝」,避免熬夜而睡眠不足使人體有足夠的時間修復氣血。另外,正如前面提到「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因此三餐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或過度減肥才能順利生成氣血,同時也可以補充以下幾種食物幫助補血:

  • 富含鐵質的食物:紅肉、豬肝、鮪魚、牡蠣、扁豆、藜麥
  •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綠花椰菜、柑橘、奇異果、番茄、桑葚
  • 補血中藥材:當歸、白芍、何首烏、黑芝麻、黑木耳、桂圓
  • 補氣中藥材:黃耆、白朮、山藥、大棗、黨參

 

秋冬是否容易血虛?該特別注意什麼?

本身具有血虛體質的人,進入秋冬季節後因為「秋主燥」、「冬主寒」的特性,「燥」為外界溼度下降容易損傷體內的水分(血也是水分之一),「寒」則是空氣溫度下降而使體內血液循環變差,因此許多人在秋冬容易出現皮膚乾癢、龜裂、手腳冰冷麻木的症狀。如要避免上述的不適,建議秋冬季節一定要注意「保溼」以及「保暖」,尤其後腦勺常為風寒入侵的第一道關卡,出門一定要戴上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