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養生秘訣:保健從作息與飲食開始

作者:竹北昌盛堂中醫診所 黃玉芬醫師 (https://reurl.cc/YqreVx)


小雪時節的氣候特點有哪些?這些特點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

小雪,為二十四節氣中「立冬」的下一個節氣,描述在中國黃河流域附近會進入零星降雪的初冬意象,故古籍《群芳譜》中有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今年的小雪將在11月22日來臨,台灣雖然地處低緯,較少見到雪景,但仍會漸漸感受到氣溫轉涼,日落時間提早,氣候變得乾燥,古代也才會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準備過冬的習俗。入冬後,陽光斜射,由於日照時間縮短,高緯度地區容易因血清素分泌受太陽影響而減少分泌,容易引起憂鬱、疲倦及無力狀態。


➜小雪平日作息需要如何調整?與避免哪些事情?原因?

一般為大眾所熟悉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指農業社會中農作物的生長時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秋天後可以開始收割糧食,到冬天則忙著儲藏,也因此入冬時節往往是家家戶戶加工「冬菜」的日子。人體雖為有形的軀體,身體的動態平衡如萬物會順應四時變化,中醫古籍《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奇,此冬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冬季為期大約三個月的時令,雨結成冰,大地龜裂,動物進入冬眠,是「閉藏」的第一層含義。人體應該順應冬天的特性,早睡晚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另外,讓神志能內藏於心,靜心自若,不隨意外展,不任意發脾氣,也是讓身體進入冬季休養狀態的方式。

此時期天氣轉冷,溫差變化大加上空氣乾燥,總是上呼吸道症狀的好發時節,頭頸部的保暖便顯得重要,可以佩戴絲巾、頭帽、口罩、襪子或穿防風外套避免身體受涼。除此之外,保暖也可以預防血壓波動過大而引起偏頭痛、暈眩等症狀。


➜小雪可以多食用什麼樣的食物或少食用什麼樣的食物?原因?

許多民眾來到診間經常會提到「冬令進補」的重要性,此時不難看到也是路上火鍋、薑母鴨、羊肉爐店高朋滿座。古代人們因勞動工作較多,營養條件不佳,加上生活在北方,確實適用這樣的習俗。然而,由於小雪還未進入大寒,台灣偏南,實在不宜大補只宜「輕補」,也需評估身體的體質來決定方向:

入冬就手腳冰冷,躺在棉被久久不能暖和,長期消化功能不佳,食慾不振建議選用平補的藥材,如:四神湯、山藥、蓮子、芡實等。

容易皮膚發癢,眼睛乾燥,嘴破口乾,建議選用涼補的食材清熱養陰,如:白蘿蔔、北沙參、玉竹、石斛等。

身體疲勞,腰酸眩暈,視力模糊,耳鳴常常發作,建議選用較溫補的食材如:羊肉、牛肉、乾薑、麻油、桂圓、紅棗等。

藥膳服用不宜過量,不確定體質者可以請教中醫師。假若過度進補或方向錯誤,可能會導致皮膚癢、口破、痘瘡、喉嚨痛、失眠,嚴重可能沙啞、出血、月經紊亂等。不特意進補也無妨,只要照上述生活規律調養身心,不進食過量冰冷食物、飲料也能達到養生的效果。


➜小雪可以多按壓什麼穴道幫助維持健康?

湧泉穴

每天可以在睡覺前一小時泡腳,可於泡腳桶中加入自己喜歡的藥草或精油,一方面促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一方面可以溫暖湧泉穴,增加體力及睡眠深度。


太谿穴

太谿穴是腎經的原穴,能啟動身體的能量,溫煦周身。


照海穴

照海穴可以通奇經八脈,也能調動腎經的能量,與太谿穴能改善身體內外的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