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震小震搖不停 搖出PTSD怎麼辦?〗黃玉芬中醫師

大震小震搖不停 搖出PTSD怎麼辦?
竹北昌盛堂中醫診所 黃玉芬中醫師 (https://reurl.cc/kOk0AG)
0403花蓮7.2強震至今將近兩個月後,餘震仍持續在發生,氣象局統計餘震次數高逾千次,搖不停的日子讓許多人一夜難眠,尤其是東部的民眾更是首當其衝。禍福無常,天災的發生總是難以預料,令人措手不及,人們經歷了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任何事情,便容易形成“創傷”長存在心中。當相似的高壓事件持續發生後,漸漸形成長期的創傷壓力,累積至一定程度,出現過度警覺、逃避麻木及再度體驗創傷等符合診斷標準的症狀,且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即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order,簡稱 PTSD),為一種嚴重身心疾患。
專精在台灣創傷心理學的台大心理系教授陳淑惠老師與吳英璋老師等人的2002年論文研究中提及:921大地震災後3個月,對比低受災區,高受災區的成年人確實出現比較多的身心反應以及比較高的創傷後心理症狀。其中,對比男性,女性受災者更容易產生身體健康程度以及身心層面的症狀。震後一年仍可觀察到在孩童以及女性身上觀察到較多的PTSD症狀。不過發生在孩童與青少年中的PTSD症狀,在兩年後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根據心理學資源保存理論(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人們在失去資源時遠比獲取資源更容易造成身心巨大的壓力及焦慮,相較於判定損失威脅、資源變動的變化為「變好」或「變壞」的居民,認為「不變」的居民反而較少出現PTSD。
# PTSD症狀?
過度反應:容易過度警覺,或表現更極端、強烈的情緒
出現負向認知及情緒:通常認知與情緒會與創傷事件相關,近一步扭曲事實而責怪自我或他人、疏離群體。
創傷重現:不由自主地不段鑽牛角尖、產生幻覺,重現創傷。
逃避麻木:不希望與其他人見面,或避免會使想起創傷的相關人、事、時、地、物。
除了上述症狀外,PTSD患者還可能出現焦慮、易受驚嚇、易怒、情感解離、情感疏離或是失眠,甚至出現失憶、性格改變或合併其他廣泛性焦慮、憂慮等其他疾病。若有以上的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伴隨無法控制消極想法且影響日常生活運作,甚至出現自我傷害的想法或行為,就該盡快尋求專業協助。
近期有位患者在強震後來到診間,主訴自己在強震當晚因強震驚醒後就出現了睡眠障礙,夜晚難以入眠,入睡後醒來多次的情形。非常容易做夢,夢境內容多與逃跑有關,每次醒來總感覺輕微晃動、耳鳴、心悸。工作時總感覺力不從心、沒耐性,容易感覺煩躁易怒,疲勞時總幻覺有地震,身體難以放鬆但卻無法深度休息,也對每個入夜時分感到焦慮,並預期自己又會失眠,產生對失眠的恐懼。
這位患者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檢測表」中大約符合5-6的個項目,並可能同時合併有地震後眩暈症候群(PEDS,Post-earthquake dizziness)—於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地震及福島核災後被定義出,症狀在震後會出現持續一分鐘左右的搖晃幻覺,可能導因於視覺、前庭與自主感覺的失衡,通常持續數天至數月。
中醫認為,人有「五志」(怒、喜、思、悲、恐)和「五神」(魂、神、意、魄、志)對應五臟,《黃帝內經•靈樞第八•本神篇》:「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因此,在治療上會特別著重寧心安神,使用甘麥大棗湯合方柴胡龍骨牡蠣湯治療一個月後,患者症狀便緩解許多。
無論是天災或人禍,在發生的當下是一個群體同時經歷同一事件,以主觀判定下會有對於災害的發生認知不可避免的預期,引發PTSD的機率大幅降低。然而,若對於創傷前的事件認知較為負面、主觀,或將災害後的傷害歸咎在自己身上,譴責自我,便會惡化情況,內化為倖存者的罪惡感,PTSD的機率便會提升。因此,支持性的心理治療是很重要的,透過傾聽,給予個案肯定與鼓勵,提升個案自尊,不批判也不介入個案想法。運動、調整睡眠作息、減少接觸負面資訊也能舒緩身心壓力。除此之外,現代醫學也有許多管道能夠給予協助,包括:認知行為治療、動眼減敏重整療法、生理回饋放鬆訓練、家族治療、藝術治療等。
中醫講究身心平衡,自古以來便發展出許多可以協助身體放鬆的穴位。
舉幾個穴位提供參考,功效為寧心安神,改善心悸、心慌,如: 內關穴、神門穴、印堂穴。
而在我們耳周有許多自律神經叢,可以安定神經,舒緩焦慮、耳鳴,像是耳神門穴、率谷穴、翳風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