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對酒精的代謝能力不同,產生不一樣的宿醉症狀,大致上有以下原因:[1]
1.輕微脫水:酒精利尿,腦部滲透壓提高,出現口渴、頭痛症狀,電解質失衡。
2.刺激腸胃:胃壁受到酒精刺激,導致噁心嘔吐,也會增加胃酸分泌。
3.中斷睡眠:酒精雖然使人較快入睡,但會讓睡眠品質下降,容易中斷,而產生疲倦感。
4.乙醛累積:酒精在肝臟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毒性物質,容易引起身體的發炎反應
5.戒斷症狀:焦慮、冒冷汗、手抖、頭痛等,用「以毒攻毒」的方式,喝更多酒來緩解,只是推遲戒斷症狀的發生
6.同系物 Congeners含量多寡:深色的酒比起透明的酒,含有更多的同系物,要代謝掉愈多這些物質,宿醉的狀況就會更嚴重。[2]

目前沒有任何品質完備的研究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物質或飲品,被證實可以從根本改善、治療宿醉症狀。[3]
而衛福部核可的藥品中,也沒有藥品的適應症是「解酒」,因此市售的解酒液,屬於保健食品,用於延緩酒精吸收、補充肝臟代謝酒精所需的微量元素,讓人比較慢喝醉,或是減輕喝醉後的不適感。

中藥可以舒緩宿醉不適,改善症狀,但無法分解酒精、不能加速酒精代謝、也不能降低血中酒精濃度。





飲酒前




飲酒中






飲酒後






想要減輕身體負擔,唯有適度飲酒,且45%台灣人先天缺少乙醛去氫酶(喝酒容易臉紅),比例世界最高,而乙醛是WHO認定的一級致癌物,若累積體內將大幅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建議民眾在小酌怡情之前審慎評估自身體質是否適合飲酒。

[1] Verster JC, Scholey A, van de Loo AJAE, Benson S, Stock A-K. Updating the Definition of the Alcohol Hangover.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20;9(3):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