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 和 #CTE <柔道小朋友的省思, 運動產生的腦部損傷>
前些日子,大家應該對一則新聞感到痛心及不捨。在今年的4月21日,台中市7歲黃姓男童學習柔道時,遭何姓教練、學長重摔27次,導致腦震盪的發生,期間昏迷指數與狀況雖一度有好轉趨勢,但在苦撐70天後,依舊於今年6月29日晚上9時左右,病逝於豐原醫院中。
這起意外事件,除了體現部分台灣運動教育,仍處於『土法煉鋼』階段外,也證明許多運動教練本身對於『文化跟訓練知能』的不足,今天就來跟各位介紹兩個運動中常見的傷害『SIS』和『CTE』吧!
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 , TBI)被定義為外力導致的腦功能損害,是一個很籠統的稱呼,舉凡在運動、撞擊、意外或任何原因導致頭部的損傷皆屬與此類範疇,而S.I.S 和 C.T.E 則包含於其中。
創傷性腦損傷(TBI)的臨床症狀表現其實很廣泛,從 #短暫的意識模糊 到 #昏迷、#嚴重殘疾甚至死亡都有。
依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lasgow Coma Scale , GCS) 評分來定義,TBI 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種不同程度。
▌輕度 創傷性腦損傷
超過 80% 的 創傷性腦損傷(TBI)被定義為輕度(GCS 14 至 15),也就是俗稱的『腦震盪』。
▌中度 創傷性腦損傷
中度的創傷性腦損傷(TBI)(GCS 9 至 13),約佔頭部損傷的 10%左右。通常患者的死亡率<20%,但長期殘疾可能性卻較輕度TBI更高。
▌重度 創傷性腦損傷
而重度的創傷性腦損傷(TBI)(GCS 3 至 8),死亡率則將近有40%,大多數死亡發生在受傷後的前48 小時。僅有不到 10% 的嚴重 TBI 患者恢復良好。
接下來,就是今天的主角了………..
二度撞擊症候群 ( Second impact syndrome; SIS)
二度撞擊症候群這種病症,最早於 1891 年由一位德國的病理學家 Otto Bollinger 所提出,主要描述在受到閉鎖性的頭部創傷後,病人產生延遲性的頭部創傷反應而死亡。
所謂延遲性頭部創傷反應,指的是當受傷一段時間後,才產生腦部出血或出血量增大。此時或是繼續對頭部進行 #拳擊、#摔 或是 #撞擊 的動作時,便容易導致瀰漫性且通常是災難性的 #腦水腫症狀。
有趣的是,自2001年開始,陸續出現多篇質疑此項症候群的文獻。也由於個案數個案報告樣本太小,因此彙整出的相對證據力較低。況且,在運動進行的過程中,很難評定哪次屬於第一次腦震盪的撞擊,哪次又屬於第二次。因此,確實有不少人對於二度撞擊症候群是否存在,保持質疑的態度。
慢性創傷性腦病變 (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CTE)
相較於SIS,CTE就相對較廣為人知了。2002年的一個偶然機會下,法醫病理學家奧瑪魯(Bennet Omalu),檢驗了前美式足球球星 #韋伯斯特的遺體 時發現,他的大腦充斥著不正常的tau蛋白,並表現出類似阿茲海默症的徵狀。
其中,tau蛋白在正常情況下具有穩定微管的功能,但異常tau蛋白的堆積與糾結,則會造成細胞凋亡或引起神經退化。而這也解釋了韋伯斯特還在世時,頻繁出先嚴重癡呆、妄想、幻覺與火爆行為的原因。
幾年之後,這段故事變成一本叫做《震盪效應》(Concussion)的書。隨後,即被被改編成了同名電影《震盪效應》,由威爾史密斯主演。想了解的朋友不妨趁疫情期間,撥空上netflix觀看喔!!
▌那麼,在腦傷的患者中,中醫能做什麼呢??
在前兩天的課程中,台中慈濟中醫部:中西醫整合中心副主任 #黃仲諄 醫師,便幫我們分享了一個經典的例子。
劉海若小姐,曾是鳳凰衛視著名的當家花旦,擔任新聞節目主播和財經節目主編。2002年的5月10日中午左右,海若與他的兩個閨蜜一同搭乘火車於英國遊玩。孰料,一顆鬆動的軌道螺絲,導致她所搭乘的列車出軌。此次事故,不但帶走了劉海若的兩個好友,也帶走了她的健康和風采。
在英國醫院接受了四次重大手術時,英國醫生懷疑她已經呈現『腦死』狀態,因此打算與家屬溝通放棄治療。 但在家人堅決反對下,海若的父母邀請了北京神經外科醫師,#凌鋒教授 趕赴英國進行會診治療。
由於腦部創傷所帶來的發炎和腫脹反應,導致顱內壓持續上升;而腦傷的病理性分泌產物,也使得腦的局部區域供血不足。因此,凌鋒教授將 #安宮牛黃丸 化為水,透過鼻胃管一滴一滴地灌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終於成功把七顆安宮牛黃丸,送入海若的胃中。
最後,因為清熱開竅藥物的幫助下,成功緩解了高燒發炎的症狀,再透過其他化痰逐瘀法的輔助下,海若在三個月後突然清醒並開口說話,也成功紀錄了一件少見的案例。
參考文獻:
1. Tintinalli’s Emergency Medicine: A Comprehensive Study Guide, 9e
2. J Engelhardt , D Brauge , H Loiseau . Second Impact Syndrome. Myth or reality? Neurochirurgie
. 2021 May;67(3):265-275.
3. Loren A McLendon , Stephen F Kralik 3, Patricia A Grayson , Meredith R Golomb .The Controversial Second Impact Syndrom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ediatr Neurol
. 2016 Sep;62:9-17.
- 健康專欄
- 2021.09.22
【 柔道小朋友的省思,運動產生的腦部損傷 】昌盛堂 褚衍強醫師
健康專欄
揭開頭皮針的神秘面紗:它真的安全嗎?
2024 年 10 月 13 日
如何保養腸胃,維持健康生活
2024 年 10 月 13 日
中醫說「秋不食薑」是真的嗎?秋天還要注意什麼?
2024 年 10 月 8 日
寒露到來天轉涼 養生小妙招看這裡
2024 年 10 月 7 日